|
讓咱们来探究一下:你有無想過,你手上的那张股票是怎样来的?企業刊行股票的目标是甚麼?股票要去哪里買跟賣?怎样看一支股票适不合适買?投資銀行听起来很利害但到底在做甚麼?
看完本文,不单能秒懂股票市場的专着名词:每股红利(EPS)、IPO、股权稀释、買賣量、市營率
(P/E)、現金增資。和,一家公司從創業到市場上的進程(极简版)。
假如咱们在一個叫「小湾」的原始村落,村落中已有款项的觀點了,但一些本錢轨制尚未成长的很彻底。
因為大師都忙着出門耕作干活,家里經常都脏兮兮的;是以某天有個叫阿琳的人心想:「我又不喜好耕作,不如来帮大師扫除賺錢吧。」
但他一起頭没几多錢買扫除器具,又不想一小我扫除很孤獨,就找几個泛泛跟他同样都不務正業的
4 小我一块兒過来,加之阿琳共 5 小我、一人出1,000 元,這就建立了一家「阿琳扫地公司」。
公司本錢額5,000 元,刊行500 股,每股10 元,每小我都是公司的股东、各自具有這家20% 的公司股分。
股东,也就代表着這家公司的所有权人。
由於村落中的人们都没時候扫除,在一年後,阿琳扫地公司把营收扣除本錢後,發明凈賺了
1,000 元。
因為大師都有20% 的股分,以是分下来一人可以拿20% 的利润、也就是200 元。
更進一步来讲,公司统共刊行500 股、每小我都持有100 股。
若是想晓得每股賺了几多錢、来作為公司的赢利指标,便可以采纳「每股红利」(EPS, Earnings Per Shares) ——【 公司净賺的錢 / 公司刊行的股数 】。
也就是【1,000 / 500 = 2 】。也就是說,今朝阿琳公司的 EPS = 2。
企業存在的目标,就是替股东(企業的所有权人)賺錢!當若每小我都持有100 股;或一小我持有
200 股、一小我持有5 股時,只要看看每股能賺到几多錢時、也就晓得咱们賺了几多錢!
咱们来看個例子:
台积電在2017 年1 月的总資產為台幣 1,934,663,761 千元、净利為 87,620,908 千元。
相较之下大立光的总資產仅101,248,578 千元 (1000多亿台幣)、净利仅4,884,108 千元(48亿台幣),别离相差近20 倍和18 倍之多。
看起来仿佛台积電比力利害?
但是台积電2017 年1 月的EPS 為3.38,大立光的EPS 则為36.41。
大立光的每股红利明显比台积電好太多了!究竟上直接比绝對数字是没甚麼意义的,還要看同財產竞争敌手的比力数字、看EPS...
以是光看EPS 高的企業、咱们就可以直接買了嗎?
咳咳,若是這麼简略的话就不會有人在股票市場上赔錢了... EPS 只是此中一個参考指标罢了,讓咱们後面再為大師進一步诠释。
好啦,公司既然預防痘痘,賺錢,阿琳起頭想要雇更多人、開設新的分公司,粗估如许花下来必要再有 1,000 元;但公司現下底子没那末多錢。
此处的本土券商為台灣這邊的券商
是以阿琳便跟此外四位開辦人兼股东會商了一下:「咱们再多刊行一些股票、以找更多資金進来若何?」
但要發几多股、每股订几多錢呢?阿琳實在没甚麼觀點;另外一方面阿琳作為一個不夯的宅宅,更怕賣的時辰没几多人理他。
就在此時,村里的大紅人——丁丁,現身并奉告阿琳:「我很长於賣工具、也熟悉不少人脉,就交给我吧!」
以是丁丁就挂了一個頭衔叫「財政参谋」,协助阿琳决议此次要刊行的股数和每股股價,并帮手营销鼓吹、叫其他村民来買阿琳的股票。
這個丁丁,就是所谓的「投資銀行」(台灣叫证券商)。
台灣的证券商包含美系的高盛(Goldman)、美林证券
(Merrill Lynch)、摩根史丹利(Morgan Stanley);欧系的瑞士信貸、瑞銀(UBS)、英商巴克莱(Barclays, 已退出台灣),本土就是凯基证券、元大证券、國泰证券等。
以是你也會听到「本土券商」、「外資券商」之類的词,要潮一點的话你也能够叫元大证券為「本土投資銀行」。
這些投資銀行會賣力「承销」(underwriting)阿琳公司的股票,也就是由投資銀行底下的「承销部」来賣力。
好啦,以是丁丁帮阿琳拟订:「新刊行100 股、每股10 元、统共募資1,000 元」。
随後又帮阿琳辦了几場鼓吹阐明會(金融行業術语叫Roadshow, 路演),阐明公司的贸易模式、產物、事迹、将来远景等等计划。
鼓吹造势完後,丁丁跑到了小湾部落的勾當中間,是小湾村民群聚買賣的处所。
他拿出阿琳公司新刊行的100 股,向小湾村里的100 個村民說:「這100 股,我用一股10 元賣,你们可以一人買一股。
统共募得的1,000 元,會用来開設一家新的分公司,帮村落扫除得更清洁并賺大錢~」
因而如今就有了600 股,如下是如今的股权布局:
本来的5 位開辦人各具有1/6 的股分,其他100 位村民则各自具有1/600 的股分;每一年扫地公司賺錢、分拨红利時,各自便可以拿到响應比例的錢。
等等,發明原開辦人的股分從1/5 酿成1/6 了嗎?
因為股权统共就100%,有了更多新股东進来、必将讓旧股东所占的比例缩水,這就止咳化痰小零食,叫做「股权稀释」噢!
若想要有公然的報價、公然的買賣,就要去這個部落買賣的勾當中間,叫做「证券買賣所」
19 世纪的伦敦证券買賣所 (傳统英國人的勾當中間)
如今的美國纽约证券買賣所(美國人的勾當中間)
但為了防止一大堆小湾村民在搞不清晰环境之下、買了阿琳公司的股票後,才發明阿琳谋划公司是哄人的、只是想卷款逃跑...
是以勾當中間另有個大佬,會賣力审核、监视阿琳把公司股票賣给這些村民,以庇護小湾村民不被骗。
若是证券買賣所审核過阿琳的身份、和阿琳扫地公司的財政状态,都没有發明問题,阿琳扫地公司就樂成「上市」(IPO, Initial Public Offering)。這邊丁丁也會协助阿琳递交一些上市审核的文件。
要到上市後,阿琳才能把股票賣给小湾村的不特定公共。
若是阿琳扫地公司上市前,知名度就已很高了(或丁丁鼓吹的太樂成),大師都感觉他仿佛很賺錢、想要成為股东。
但能申購的股票很少,只释出100 股,成果却有200 小我都跑過来讲:「我好想買這档行将上市的必涨股票喔~~~」该怎样辦呢?
這時辰就得用抽签的了。
若是你想晓得如今是不是有新上市股票可以抽,可以随時看看证交所颁布的抽签日程表,或券商也會颁布相干信息白芸豆減肥,噢!
厥後扫地公司越做越大,其他小湾村民看了也眼红,纷繁跑到勾當中間。
村民甲向原持有阿琳公司股分的那100 位村民說:「我用一股20 元跟你買下阿琳扫地公司的股票怎样样?」村民乙不甘示弱、举手說:「我出23 元!」
有村民想:「阿琳公司如今形式大好,以後必定會賺更多錢的,我不要如今就賣掉。」
也有其他村民想:「我一起頭但是用一股10 元買下的,如许一来就賺了13 元了哈哈哈!」
因而愿意出脱持股的村民,就把手中的股票、讓渡给出最高價23 元的那位村民,這就形成為了「市場買賣」,也是現今股票市場的買賣模式。
2012 年 5 月初 Facebook 上市時,承销商就找了摩根史丹利(Morgan Stanley)、摩根大通 (JP Morgan) 與高盛(Goldman)等投資銀行,并拟订IPO 時每股38 美元、刊行4.2 亿股、预定募資160 亿美元。
照理說公司和承销商為了讓以後股價有涨上去的空間(看起来也比力都雅)、一起頭的刊行代價會订得低一點。
何况刚上市炒得正热的時代(俗称蜜月期),股價几近是必涨,以是只要公司還不错、大師城市争相去抽签新股上市申購。
但以FB 的例子来讲,他们的刊行價一起頭订得過高,致使公司在5 月初才刚上市、却在 5 月尾的時辰,就掉到每股28 元的低點,比上市時的刊行代價38 元還足足少了 26%,可谓大泡沫。
這但是讓 FB 和承销商都很颜面無光的事變。
不单投資人質疑 FB 是否是没有充實公然订價信息、把承销商摩根史坦利批判的遍體鳞伤,以後摩根史坦利也被美國金融業羁系局(FINRA)開展查询拜访、看看摩根史丹利在协助揭穿財政信息和拟订代價的時辰有黑箱。
但你有無想過,要抢到新上市股票申購時要抽签、有些热點股還只有1% 如下的機率,那能不克不及在公司「快上市」前就先買得手,等上市以後就可以稳賺一笔呢?
若是阿琳公司不是跑去公然的勾當中間、向不特定的村民賣股票召募資金,反却是和其他几個朋侪私底下谈好買賣認股,就叫做「私募股权」(Private Equity),也就是「暗里召募股权」。
也就是說,上市企業會在上市市場举行公募股权、未上市企業會在未上市市場举行私募股权。
(仿佛绕口令... 未上市市場就是個觀點啦,没有真的一個這個市場。這類買賣可能就產生在你家的客堂,若是你爸颇有錢的话)
這邊要记得一件事:上市股票活動性高!未上市股票危害高!
股票上市以後,常人就可以在公然股票市場買到喜好的公司股票、成為该公司的股东;也能賣掉股票、离開股东的身份,活動性比起未上市市場更高。
公司也能透過股票市場買賣,追求更多認同本身谋划的股东、来费錢買本身的股票。
未上市公司股票的活動性很低,由於你想買找不到人要賣、要賣找不到人要買。
但是一公然上市後,不少人抢着要買,不少人抢着要賣,市場活動性高,買賣灵敏,就會正向轮回,不會有人不敢買,買了怕被套住賣不掉的這類問题。
要怎样晓得今朝股票市場的活動性呢?「成交量」就是市場活動性的指标!信息透明、代價透明、買賣本錢低、買賣限定少等等,都是增长買賣灵敏的诱因。
以是跟我念一次:股市成交量是否是很首要! 是~~~
以台股来看,单日成交量若仅600 亿如下都算少、10kubet,00亿以上算多。若逗留在700 到800 亿元間,大盘只可以或许在九千點四周晃動。
以是以前台灣的財務部长许虞哲才會暗示:
「台股固然已站上万點,但還不稳,且買賣量能仍低於预期,5 月以明天将来均量仅约1,125 亿元,仍低於证交税预估计能1,300 亿元,但愿本錢市場可以有更好的表示。万點行情虽显示台灣經濟表示還不错,不外成交量仍待進一步扩充。」
上市企業股票由於要賣给公共、會遭到主管構造的羁系、并请求颁布財政状态。否则若是一堆人都上當找當局靠杯要國赔,當局也會很頭大,以是要管一管。
未上市股票仅在私人世交易,不消被请求要公然財政信息、也没人监视,買賣代價不透明、買賣活動性也低,轻易呈現買太贵、或找不到人賣掉被套牢的問题。
更惨的是,如有人捏造股票或空壳公司,骗錢後卷款逃跑,想追也追不回来。
以是若是你哪天接到目生德律風說:「安安你好咱们是好棒棒投資参谋公司,专門贩賣远景看好的未上市公司股票;這些公司都快上市了、一旦上市後你将可以賺几多錢blahblah 好棒棒举薦你還不来買嗎?」
听到這類直销股票的德律風,别心動,挂掉就對了。(真那末好賺還轮获得你嗎)
讓咱们继续這個故事。阿琳公司樂成上市、向公共募資了1,000 元;然後用一股10 元買下阿琳公司股票的村民、又用一股23 元的代價賣给其别人。
這邊来扣問读者一個問题:大師有發明,這里呈現了两種分歧的市場嗎?
注重看:阿琳公司在一起頭向小湾村民募了一千块(100人、每人買一股10 元),统共阿林公司就會只得到一千块。
這里就叫做「低级市場」,也就是新上市公司把股票賣给投資人。
就算小湾村民後续買賣、以23 元把當初以一股10 元的代價賣掉,阿琳公司也不克不及再進一步拿到任何錢噢!
以後那些有向新上市公司買到股票的投資人,把手上的持股出脱给他人,這里就叫做「次级市場」。
咱们之以是會分「低级市場」和「次级市場」,是由於低级市場只會呈現一次,是公司募資用、「募資导向」;而以後都是次级市場,是「買賣导向」。
(這里讲的市場,和上市/未上市市場,都只是個觀點啦!)
方才提到有人想出20 元買、有人出23 元買;到底该若何权衡一家企業的股價、今朝是高仍是低呢?(如许才晓得什麼時候该出場和進場呀)
先容一個最根基也最經常使用的指标——市營率(P/E)。
還记得咱们用EPS 奉告你——因為大立光的每股红利高於台积電,是以對付股东来讲更有益嗎?
投資人在股市中,有三種賺錢的方法:
不少企業都不喜好發股利,像巴菲特就在股东信中提到:波克夏(巴菲特的控股公司)不會發股利给股东。
有些企業就感觉:我可以用手上的錢拿去做更多事變、缔造公司事迹更大的發展,公司股價也就更高,股东也高兴;既然如许的话為甚麼必定要發股利呢?
以是若是光看EPS 高的企業就直接買,會產生一個問题——固然這家企業替股东賺錢的能力很强,但投資人更想做的事變是低價買進股票、高價賣出。
當投資人只看EPS 而不斟酌那時的股價是不是被高估仍是低估,就會极可能買在高點。除非两家企業的股價不异(其他前提也不异),買EPS 高的那家才OK。
那咱们要怎样辨别股價是被高估仍是低估了?這時辰就要出動市營率(P/E) 這项东西啦!
市營率(Price-to-EarningRatio,或称P/E)指的是【每股股價(Price) / 每股红利(EPS) 】。
對投資人来讲,股價就是投資1 股的采辦本錢、每股红利就是投資1 股的能获得的赢利;是以市營率就是投資股票1 股的【本錢/ 赢利】。
市營率過高,代表示在的股價固然高、但現實上這家企業却没那末賺錢,即是是被高估了、得從速賣出;市營率越低,则是這只股票赢利能力好、倒是被低估的状况,值得買進。
凡是,公道被低估、值得買進的市營率為8 - 10 倍;20- 30 倍以上则是有被高估的伤害。
2000 年的美股崩盘,與 2015 年的中國股市崩盘,都有市營率太高的問题。前者科技股的市營率冲到156 倍、後者的市營率则迫近220 倍。
這已是不成思议的水平了!!!大崩盘泡沫化只是時候迟早的問题。
但你必定會很狐疑——明明市營率50 倍的時辰大師都晓得有可能會泡沫化了,接下来就應當没人會继续買,為甚麼又會更進一步炒到100、200倍呢?
咳咳,股市不就是如许嗎?明明都晓得该股票已被高估了,仍是一堆人傻傻的冲出場買,想說趁着如今涨势,從速買進、再從速賣出。
然後就造成代價继续涨;代價继续涨,大師就继续失心疯的继续買...到最後把市營率降血糖茶,冲到不成思议般的水平。
以是說,股價凹凸并無绝對的黑白;一家企業之以是會被高估也是一堆人對他有信念才會高估他啊,以是你買大師有信念的企業不就也可能會賺嗎?
或你看這家企業被低估、市營率偏低就買,但可能就是没人想買才會被低估啊,既然没人想買那代價仍是不會起来,到最後就锁在何处不動啊。
只能說,股市是涵盖整體經濟、公司財政状态與公共生理學... 等等的繁杂成果,要賺錢可不是那末简略的事。
(哭,否则 Lynn就不消找事情用心炒股就行了)
那你必定會想問:阿琳公司在低级市場募到的1,000 块又不敷用的時辰(想要扩廠、增长新员工、買新装备东西),要怎样辦呢?
有两個法子:
第一,再去低级市場發新股募資一次。(這個究竟上就叫「現金增資」)
第二,跟銀行貸款借錢。
若是是你,會選擇哪種方法呢?
谜底是——凡是都是向銀行借錢;只有在少少数的环境下會現金增資,好比在股價被高估的時辰,公司會選擇采纳現金增資。
举個例子来讲好了,假如今朝该企業股票的市價為40 元,但是其實是被高估了、真實的價值只有25 元。
今天公司必要再拿到1,000 元来扩建廠房,以是采纳現金增資,也就是刊行新股。
現金增資每股的代價是由公司方来决议的,没甚麼特定公式——公司會参考市價、又订得比市價低一點,好比說此時公司就拟订38 元的申購價,仍是會有一堆人来抢。
假如你用真實價值一张25 元去發,得發40 张股票,從此就稀释了股权;但是若是是用38 元一张去發,只要發26 多张就好,股权稀释的就比力少。
如许公司賺錢,原股东能分到的比例才更多。
公司現金增資的時辰,為了保障原股东的权柄,會有「優先認購权」;一般原股东也怕現金增資後原有股权被稀释,會再去認購。以是現金增資也蛮常被人称作:向股东要錢。
重點来了——一旦公司采纳現金增資,有很大的多是由於该公司的股價正被高估了,那應當會引發今朝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資人举行兜售啊?
究竟上這其實不必定。由於現在公司股票的申購價,固然高於其真實價值,但仍是比市價廉價,仍是會有很多人簇拥而去采辦再當即賣掉。
回到一起頭的問题:為@甚%T5k26%麼大大%9pX65%都@企業會采纳銀行貸款、而不消現金增資呢?
銀行貸款的弹性较高,可依資金的长短時間需求、调解放款額度或利率;而現金增資固然没有貸款的利錢用度,却會直接分离股权,對原股东的谋划权造成影响。
就算原股东有優先認購权——我若不想付錢認購、股票就白白被稀释了;但如果付錢,就即是白白被剥一层皮。
再来是公司的大股东也多半是開辦人、或高阶司理人,我募資就是要對外要錢,為甚麼要用股权被稀释(或我本身乖乖掏錢)来做募資?
一听到借錢,大師感受就不太好;但究竟上對外借錢、經常是比跟股东要錢更好的法子。
但是現金增資也其實不彻底是欠好的,從市場来看、仍是要依公司個體环境去作辨别,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很大的议题了... (要专門写另外一篇文章探究)
獨一要记着的铁则只有「市場没有獨一的铁则」。今天就先到這邊吧~~ |
|